文創奇妙之「鋁」|華視新聞雜誌

游凱茹 採訪/撰稿 柯冠丞 攝影/剪輯  / 新北市

一般我們看到的鋁線,通常都應用在電子產品中,或是建築結構材料上。但您知道嗎?因為鋁線具有容易彎折、塑型的特性,也能成為文化工藝創作的素材。新北市淡水,有一位工藝師鄧嘉銘,他擅長以鋁線製作樂器,像是縮小版的鋼琴、法國號和大提琴,都難不倒他。來自桃園中壢的數學老師簡文志,將自己對鋁線工藝的高度熱情,運用在課堂上,激發學生對作品的各種想像。透過鏡頭,帶您一起進入鋁線,千變萬化的文創世界。

一場用鋁線譜出的工藝樂章,正要在鏡頭前拉開序幕。法國號盤旋的管身,鋼琴的黑白琴鍵,大提琴的優美弧度,不僅是樂器的造型,連內部結構都能縮小復刻,賦予鋁線嶄新篇章的,是工藝師鄧嘉銘,創作資歷超過20年。

鋁線工藝師鄧嘉銘說:「法國號第一個步驟,我覺得它都是外框的比例比較重要,喇叭口它有一個弧度要推起來。一個偶然的機會去內灣玩,然後看到我的老師在現場,做鋁線的創作,我說哇這個,這個20年前鋁線創作好厲害,留了名片然後問老師說,我有機會的話可不可以學。」

原本在科技業擔任工程師,自從和鋁線偶然相遇,他開始忘情投入。鄧嘉銘說:「真的是從淡水跑到內灣,這樣子來來回回八個多月,用行動去感動老師說,我真的有在付出有在用心。」

要模擬出法國號上的吹嘴,鋁線要纏繞幾圈,對於技巧要求,幾乎到了吹毛求疵的程度。鄧嘉銘說:「沒有綁好它會滑,它結構會不好,如果說這裡沒綁好,可能放下來它會一直掉下來或滑動,就沒有扎實的感覺。這是法國號身上,四個按鈕的一個特色,這個繞幾圈都要特別注意,這個是繞四圈退四圈,就變成這樣子了。」

鄧嘉銘說:「我有在街頭我在淡水老街,分享我的工藝給遊客來賓們,沒想到樂器就這樣爆紅了,那個爆紅到說,來我的街頭藝人攤,看樂器的作品要排隊喔。」

樂器有哪些種類,起初鄧嘉銘根本是門外漢,這系列作品推出,卻成了他的代表作,如今對於細節的講究,絲毫不輸給專業演奏家。鄧嘉銘說:「我們現在要做法國號內部銅管的部分,我們會按照實際樂器的比例。因為是Double Horn(雙音色法國號),所以它第一層這個比例會低一點,第二層會比較高一點,然後一定會在這個圓的正中間,拆一半正中間做對稱,這樣子去抓它的比例。」

高低交錯的調音管,製作過程十分困難,要抓比例也得注意位置。鉗子一夾搭配手轉,鋁線順勢彎曲,力道拿捏是完美的關鍵。鄧嘉銘說:「這1.5mm的這是1.0mm的,如果今天要做一個20到30公分的作品,你不可用這麼細的線去呈現,會選擇比較粗的線,讓它做外觀結構會更好一些,細的線通常會拿來做綁線的動作。」

一頭栽進鋁線世界,鄧嘉銘在2013年,乾脆選擇不再斜槓。鄧嘉銘說:「工程師跟創作同時並行了七年左右,,會發現其實一分心要拆兩半,好難喔。」鄧嘉銘說:「問號最大的就是家長,家長跟很關心我的同事跟主管們說,天啊嘉銘你要去做創作,你工程師吹冷氣不好嗎,然後爸媽會說,做這個會餓死嗎。」

幸好親友的質疑並沒有成真,他全心付出,反而讓自己的作品更加出色。鄧嘉銘說:「以前它(小提琴)的結構,琴橋是很難去呈現的,因為它是所有小提琴裡面,最高去頂住弦的位置,但我們在結構上面,卻很難去呈現琴橋這個部分。經過不斷地去練習測試,優化我的工藝,最後琴橋做出來了。」

十多年來,持續考究樂器的形體結構,甚至變成工藝和藝術交流,最好的橋。鄧嘉銘說:「這一個是要送給Tuba(低音號)的演奏家,林禮文老師他的獨奏會。去找到他的樂器,特別把它樂器呈現出來,當時一把送給它,一把我自己留著作紀念。鋼琴是觀光局,邀請我去英國表演的時候,他說老師啊,可不可以做一個比較大型的作品,在我們的台灣館。」

鄧嘉銘曾多次受邀出國行銷文創,他的作品還被當成獻禮,贈送給柏林愛樂樂團的音樂家。另外也包括,2022年被邀請來台慶祝,雙十國慶的橘高校吹奏樂部師生們。鄧嘉銘說:「橘高校來台灣的時候,我很榮幸地,被選為國民外交的藝術家的作品,然後送給所有橘高校的學生,一把一個用鋁線做的樂器。當天非常多的訊息,跟他們收到禮物當下的驚訝驚豔,覺得哇,這份工藝可以做國民外交,也是非常的榮幸啊。」

鄧嘉銘對工藝的熱愛不藏私,也嘗試自拍影片教學,PO上網和更多人分享。鄧嘉銘說:「我覺得鋁線工藝,是很有魅力的事情,但是它又很小眾,那如何在網路上面,學習到相關的知識,是一件很難的事情。我開始慢慢地拍影片,推廣鋁線工藝,怎麼認識鋁線創作,到一個作品。」鄧嘉銘說:「推廣鋁線是一種使命,畢竟學了21年,你不把它開枝散葉,你把它收為收為己有,我就覺得好可惜。」

鋁線對他來說,已經不只是創作,還肩負推廣的使命。記者游凱茹說:「鄧嘉銘老師對鋁線工藝創作的熱愛,變成行銷台灣的一部分。」鄧嘉銘說:「愛創作,加上愛台灣。」

鋁線工藝師簡文志說:「我是簡文志從教育扎根,學習尊重文創。」站在課堂上的簡文志,講桌擺的是工具箱,他是一位數學老師,也是鋁線工藝師。簡文志說:「已經拿到線的人,有沒有看到那個圖,中間有一條虛線,那條叫什麼軸,對稱軸。」

今天這堂課,主題是數學線對稱,不過大家桌上沒有課本,只有鋁線,一條鋁線,就能教學生們玩創意。簡文志說:「你完成就會長這樣,不用懷疑這是我發明的,這叫平衡鳥,它怎麼旋轉也不會掉,還可以前後旋轉。」

看似簡單的平衡鳥,同學操作著鉗子照圖形勾勒,卻還是挺有難度的。簡文志說:「我很喜歡帶他們親自參與,他們才覺得那個難度是有的,所以我就會藉著機會告訴他們,一定要尊重藝術文創者,他們光是這個智慧財產權,那就不是你可以做得到。」

桃園市自強國中學生張兆廷說:「這平衡鳥不會倒,然後可以一直轉,我想說很酷,想來做做看。」桃園市自強國中學生陳品霏說:「覺得很特別,之前從來沒有觸碰過這種東西。」

一堂45分鐘的課,也許無法讓每位學生都成為達人,但至少啟發,他們對文創的理解與好奇。簡文志說:「我很多作品都是線對稱,因為我很喜歡一條線完成,當我一條線完成的時候,我就必須把線拉直之後,取中間的這個支撐點,我才可以做一個對稱圖形出來。」

剛開始簡文志學習鋁線工藝,是為了裝飾植栽,沒想到卻從此迷上。五、六年的時間,玩出屬於他的創作風格。簡文志說:「這個工其實是很費時間的,你要一直繞圈圈,所以(手)這個地方一定都會長繭。你去旋轉它,把所有古銅色的鋁線轉完,接著就是一個輪胎。」

他最擅長的是用一條鋁線,變化出各種立體作品。簡文志說:「這個再往上折,就是腳踏車的手把,所以一定要預留腳踏車的手把。」要順著腳踏車造型架構,彎折出草寫字母,兩者要融合在一起,還要兼具美感是最大難題。文字腳踏車是他的得意之作,在網路分享,甚至有買家出手請他割愛。

簡文志說:「我其實是天馬行空,可能看到某一個東西,我有想法了,我就會想嘗試。我也看過很多人做腳踏車,可我的腳踏車,跟他們做的腳踏車是不一樣,我把文字的東西,跟兩個輪胎做結合。」簡文志說:「用一條線做出高跟鞋,一樣它是利用線對稱的原理,我會先對稱找到它的中點,然後開始左右。其實很多圖形都是線對稱,你去注意看生活中,很多圖形都是線對稱,所以你只要是線對稱的圖形,我如果用鋁線創作,速度就會很快。」

簡文志創作不需要打草稿,全在腦袋裡構思,一條鋁線看他左彎右繞,高跟鞋就這麼完成了。簡文志學校裡的辦公桌,更如同小小藝廊。簡文志說:「因為我很喜歡露營,所以我做了一個露營燈專用的燈罩,它是花的造型,用一筆畫,折出我自己的名字。這個是麋鹿,我很喜歡麋鹿,四塊壓克力板組合成一個時鐘,這個就12點、1點、2點、3點。」

在講述作品理念時,充分展現出他對這份工藝的熱情。簡文志說:「我發現我鋁線我是可以玩的,我想試試看,在另外一個藝術文創舞台,我可不可以一樣發光發熱對。所以你說做鋁線文創,我真的希望說在這個舞台,也有更多人可以去注意到我的作品。」

簡文志一線成形的作品,蘊含著數學老師的理性與感性。而鄧嘉銘以細膩純熟的技巧,展現精緻創作。他們都用鋁線,詮釋出台灣工藝之美。

新聞來源:華視新聞



新聞關鍵字

加入Line好友
OSZAR »